這是sea家最近的早餐和點心,
因為工作的緣故,常常做完收工後就去和被窩溫存了,
所以作法幾乎都沒有記錄下來,懶咩!
我在廚房一向很隨性,不按牌理出排,做東西完全憑感覺,
反正作壞了我家那兩隻白老鼠也不會嫌(是不敢)
有機會,再另外寫一篇作法吧!(如果有比較「絲別秀」的....)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些做麵包的心得:
其實,做麵包用手揉真的很累,以前沒買機器的時候,幾乎都是拼了老命的用力揉,
用力甩,做久了,光摸麵團大概就知道是不是可以了,自我要求品質,也愈來愈高,
長時間下來,我的手臂就開始隱隱作痛了,狠下心去買一台攪拌機之後,
不但省時,省力,麵包也比手做的更均勻更好吃了!
做麵包的材料有一個固定的比例,用手揉的和機器有一點不同,
一般手做麵包的比例是:高筋麵粉:水═100:60 機器的話是100:50
至於有用到蛋的話水要更少一些,其他的部份都一樣;
300公克的麵粉奶油大約是50~75克(量不同,口感也不同),
酵母約5克,糖40~50克,鹽少許,
揉麵粉要先揉勻,成糰,到不沾容器不沾手,最後還要揉到表皮光滑,
手做的,最好用力將麵團摔個幾十次,你會發現,麵糰的觸感更不同了!
(機器是啞巴媳婦,一氣呵成,沒有這些動作,你只要看情況調整速度即可)
再來是發酵,一定要覆蓋,保溼,我都進行二次發酵,就是讓麵團先發酵一次,
等它膨脹至二倍大時再分糰塑型進行第二次發酵,
我習慣在第一次發酵後將所有的麵團分糰後再桿一次,將氣體全壓出來,
然後再重新塑型發酵,這樣會讓發酵更平均,更細緻;
接下來就是烤了,一般家庭用烤箱設定在160度,10分鐘左右,
每種品牌烤箱效果都會有差異,做久了就可以憑經驗,
最後還要翻轉烤盤烤3分鐘,讓每個麵包上色均勻,
麵糰的表面一般都會刷上美乃滋或蛋汁增色,這樣烤出來的麵包顏色會很漂亮,
不過sea家早餐都吃素,所以這個步驟我都省略....
這是我這陣子做麵包的經驗談,至於其他比較有變化的作法,
改天有時間再跟大家分享,其實,做麵包就好像在玩粘土,可以隨心所欲,也很有趣的
最近發現一種做麵包的好幫手~小麥蛋白,它是一種小麥萃取物,
一包500公克大約120元,它的效果在於讓麵包更Q軟更綿密好吃,
做出來的觸感好棉好軟,不輸那些化工添加劑喔!但完全沒有健康上的顧忌,
是一種天然食材,可以放心使用,700公克的麵粉添加30~50克的小麥蛋白一起攪拌就可以了;
其實,自己做麵包成本不一定會比麵包店低,畢竟專業的材料跟我們零售的材料售價一定不同,
但自己做的沒有利潤上的顧慮,所以用的附加食材一定都比較多,不計成本,
選用的部份一定也都是比較好的,衛生安全上也會自己把關,吃起來也安心多了;
所以我就這樣一直做下去了,只要看到少爺們長得高又壯,這樣就值得了!
ps:起酥皮是買現成的,不是自己做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