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享用完酒店的豐富早餐,
我們搭計程車直奔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宫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
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由于妈祖故里莆田隶属于历史上的泉州管辖,
也由于泉州一度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随着泉州民众不断地向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移民和进行海交贸易活动,
妈祖信仰经由泉州向这些国家与地区广泛传播。
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初名「順濟廟」。
明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奏請重修順濟廟,
永樂十三年(1415年)再次重修,並更名「天妃宮」。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感念媽祖有助清兵攻取台灣,更廟名為「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台灣和東南亞的許多媽祖廟都是從這裡分靈的,有溫陵天后祖廟之稱。
它也是中國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天后宮坐北朝南,占地1.8畝,是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
中軸線上為照壁、山門、正殿、寢殿、梳妝樓等主體建築,
中軸兩側分布著東西闕(鐘鼓樓)、東西廊、東西軒、涼亭、齋館等建築。
其中寢殿、東廊和涼亭為明代建築,正殿、石刻為清代物件,山門於1990年重修。
正殿面闊五間24.6米,進深五間23米,為重檐歇山頂,屋脊裝飾華麗。
寢殿面闊七間35.1米,進深五間19.8米,單檐懸山頂。
天后宮前,停著一輛小消防車,
造型實在有夠可愛!!
天后宮的金爐,會讓我直接聯想到封神榜裡,
托塔天王李靖的玲瓏寶塔XD
這裡的建築看起來更老了.
上頭印著金色的字體.
天后宮外圍,是古城牆的遺址
關岳廟是泉州市當地很有名的廟宇,香火鼎盛.
不是假日,拜拜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在鯉城市區裡到處隨意走看.
接著,我們來到清靜寺,參觀清靜寺有一些規定,例如不能帶酒(含酒精飲料),
不能帶豬肉進去,不能露背,露肩,群短過膝等等...
我們都有符合規定,可以入內參觀.
清淨寺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又稱「聖教寺」、「麒麟寺」、「聖友寺」,
阿拉伯文音譯為「艾蘇哈卜大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寺,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回曆400年),元、明多次重修擴建。
現存門樓、奉天壇、明善堂等建築,占地面積2184平方米。
門樓南向,高20米,寬6.6米,以輝綠岩和白花崗岩砌築。樓頂作宣禮台,俗稱「望月台」。
門樓北面的圍牆上嵌有明永樂五年(1407年)的敕諭碑。東側為祝聖亭,
內有元、明重修清淨寺碑記兩通。西側為奉天壇,現僅存石構牆體及石柱。
明善堂位於奉天壇北側,始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
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是中西合璧的禮拜堂。
清真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三大教寺之一,
是泉州發展海外交通貿易的重要史蹟,
是中國與阿拉伯各國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也是旅遊景點,亦被列為世界回教學術界研究的對象,
迄今仍是泉州回教徒用做禮拜,或是嫁娶婚禮舉行之處。
1961年3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市中心沒有機車,除了汽車,最多的就是電動機車,
這裡的電動機車是可以行駛在人行道上的,
因此走在人行道上,隨時都會被後方疾駛而來的機車[叭],
然後就幾輛電動車從身旁呼嘯而過.
當地人解釋是告知的意思,也因為如此,
我們在泉州市走路都是戰戰兢兢的,耳邊不時傳來喇叭聲,
實在是一點都無法清靜下來!!
來到溫陵美食街,找到當地有名的國仔麵線糊,品嘗有名的豬血湯,
娘另外拿了幾樣菜,結果因為湯和菜都比較鹹,
原本點麵,另外又加點白飯來配,可能是我們都清淡吃慣了,
來到泉州口味較重,剛開始還真的有點不適應.
計程車燃料是瓦斯,市公車也都是瓦斯或是電瓶車了,
中國這樣的政策確實減少很多空污,
但如果能禁止電動機車騎上人行道,對行人可能更安全更好,
也不需要這樣一路鳴喇叭,增加噪音的汙染.
中餐過後,我們繼續沿路逛到一處公園入口,
問了路人公交車牌的位置,原本打算搭公車到開元寺,
後來決定還是直接搭計程車比較快.
在開元寺,瓏瓏和娘的午睡時間到了,
就著開元寺正殿旁的長廊,
開元寺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建於唐代武則天年間,至今一千三百多年,
早在唐朝初期,泉州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當時的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
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取名為蓮花寺。在唐玄宗時期,
由於他創造了中國史上的「開元盛世」,所以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
於是在泉州就直接將蓮花寺更名為現在的名稱─開元寺。
開元寺不同於一般寺廟建於山中,而是坐落於當時最繁華的的市井間,
只用一牆將塵世與佛國區隔,稱為紫雲屏,無形中也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
讓善男信女只要跨越一道門就可以到達佛教世界。
開元寺中主要有山門殿、大雄寶殿以及甘露戒壇。
入寺一道的山門殿也稱為天王殿,是以佛教密宗的供奉格式來建造,
所以不像一般寺廟所設的風雨雷神四大天王,
而是設置在密宗裡的二位守門神─密跡與金剛,
也被世人戲稱為「哼哈二將」。
開元寺中的拜庭,也是信徒祭祀的地方,二旁的老榕樹盤根錯節,
歷史最悠久的有800年,最年輕的也有200年的歷史。
穿過拜庭來到大雄寶殿,這裡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
有一天,大財主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和尚向他化地蓋廟,
他說如果在3天內桑樹開白蓮花後我便相信你是佛祖派來的僧人,
3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
之後,黃守恭果然信守承諾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建寺。
這一則神奇的傳說被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
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意思為「桑開白蓮,佛法無邊」,
而當時寺廟取名為「蓮花寺」也是為此傳說而命名。
東塔為鎮國塔高48.24米,西塔為仁壽塔高44.06米,
相傳這兩座塔是古時的風水師設下的風水陣,
讓形似鯉魚的泉州刺破阻礙泉州發展的永春城,從此泉州便欣欣向榮。
原本這二座塔都是木造的建築,後來經歷火燒又改為磚塔,
在一次地震過後磚塔也被震壞,於是才以花岡岩重建整座石塔,至今仍屹立不搖。
主要陳列室1974年從泉州灣後渚港發掘的宋代沉船及其伴隨出土物。
沉船殘長24.20米、殘寬9.15米。船聲扁闊,底尖,
船殼板用2 至3重板疊合,有13個水密隔艙,主龍骨兩端接合處均有“保壽孔”。
根據研究,這是一艘13世紀泉州造的中型遠洋貨輪,長度為34米、
寬11米、型深4米,載重量達到200餘噸。
該館藏品1萬餘件,其中一級藏品102件,
如:1974年出土的後渚港宋船,殘長24.2米,寬9.15米,
分為13個水密隔倉,為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毘濕奴石雕像為中國僅見的印度教文物,是14世紀中印文化交流的見證。
該館設有3個專題陳列館。泉州灣古船陳列館,
展出兩艘宋代海船的部分實物和宋元明清石、木、
鐵三種材質的錨具以及各時代的海船模型等文物;
泉州宗教石刻陳列館,展出宋元時期外來宗教中的伊斯蘭教、
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墓碑、墓蓋、雕像、寺廟建築構件等300多件;
泉州外銷瓷陳列館,展出歷代從泉州港輸入國際市場的陶瓷器500多件。
該館還組織了泉州華僑史陳列。該館每年觀眾約30萬人次。後渚港的古船,
已按1/10比例,復原制出模型,並提供給有關單位陳列及出國巡展。
好奇買了一杯黃金珍珠奶茶,結果...唉!還是台灣的好,
回到希爾頓,接待人員看到我們問:你們去那兒玩了一整天呀?
這裡的接待人員很親切,每次出門也都是他幫我們叫車的,
回房間短暫休息一下,我提議在飯店附近走走,找看看有沒有當地小吃,
果真讓我們發現這家小吃店,點了幾碗口味不同的現煮湯麵,
我們特地交代煮清淡些,另外切了二大盤滷味,滷味的口感很台式,我好喜歡呀!
餐點價格跟台灣差不多,不過料有比較豐富些.
吃飽回酒店路上順道去超市買水果,零食和酒,
接著泳衣拿著陪娘和瓏瓏去水療池玩,然後再去兒童遊戲室,
回房間洗完澡,最後才是娘和瓏瓏玩牌,喝酒的時間,
瓏瓏和娘依舊精力充沛,我已經快累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