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匆匆用完早餐,整裝待發,
今天我們要去文甲碼頭搭渡輪前往湄洲島.
前往湄洲島渡輪行駛時間約20分鐘,
船票加入島門票共85元/人RMB
抵達湄洲島就看見民宿老闆來接我們,
辦理住宿時,瓏瓏和民宿第三代小老闆一下子玩在一起,
孩子們的世界,似乎沒有多大的語言隔閡,
很快就熟絡了.
民宿老闆建議我們在島上包電動車,
兩天(實際上大約1天)200元RMB,
想去哪隨CALL隨到,還可以幫我們導覽島上風光,
中午載我們去民宿老闆家開的餐廳用餐,
感覺有點小貴....(大少爺說:觀光地區咩!~~也是啦!!)
期待好久的湄洲祖廟,我們終於來了!!
台灣媽祖廟全部拜訪完成後,
我們非常期待能夠到湄洲島祖廟,
這是我們和媽祖婆之間的約定,依約都做到了,
今天這一趟,像是繳交成績單,
一個任務的完成,我們來報到,報告,交旨,領旨,
拜訪媽祖廟的任務,告一個段落,
接下來,迎接新的開始...
在湄洲媽祖廟入口遇到進香團,
這一天在廟裡看到不少觀光客,
顯見這裡已經是很熱門的觀光景點了.
湄洲媽祖祖廟,即湄洲天后宮,原始廟名「神女祠」,
位於中國大陸福建莆田市的湄洲島,主祀媽祖女神,為世界各媽祖廟的祖廟。
北宋987年建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全毀,1989年重建完成。
湄洲祖廟為長323米、寬99米的五進仿宋建築群,由大牌坊、宮門、鐘鼓樓、
順濟殿、天后廣場、正殿、靈慈殿、媽祖文化園組成,媽祖廟後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蹟」、
「觀瀾」等石刻,在祖廟山頂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林默生於福建莆田市湄洲島。
媽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後裔。傳說中湄洲島是媽祖的家鄉,也是祂羽化升天之地。
興化府莆田湄洲島湄洲媽祖廟(原名「神女祠」)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
原始小廟位於祖廟寢殿後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
天聖年間(1023年)開始擴建,此時的祖廟已初具規模。
元朝時,媽祖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
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牆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
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在明朝時,媽祖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
洪武七年(1274年)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
永樂初年(1403年),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
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遷界令撤銷後重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總督姚啟聖重建鐘鼓樓和山門,
又把朝天閣改為正殿,後因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
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
按石祖廟又建觀音殿、中殿、土地廟等,當時有五組建築群,殿堂樓閣十六座,
客房齋堂等建築九十九間,規模宏大。湄洲祖廟惜已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全毀。
1980年代以來,海內外信徒捐資對湄洲祖廟進行重建,臺灣信徒捐獻為最多,
現有建築基本都是文革後所重建的廟貌。
最早的媽祖廟,就是照片右方這個小屋子,
廟後方有大石刻著[升天古跡]
我們輪流進去跪拜...
因為廟裡面空間真的小.
從祖廟看出去的景,心曠神怡.
新蓋好的文化園區,規模宏偉,需買門票,
因為還有很多地方要逛,加上門票不便宜,
我們就沒進去了.
慈孝洞,進來這裡,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跟台灣某些地方有著些許的類似,
只是,台灣這邊雕像身上不會被到處放鈔票,
更何況有些鈔票放的地方會讓人忍俊不住笑出來....
湄洲媽祖廟抽靈籤的方式和我們有一點不同,
他們沒有籤桶,由3次擲筊結果決定哪一支籤,
譬如三個都是聖筊,就是第一籤(聖聖聖),
然後直接拉開抽屜取走籤詩就是媽祖給的指示了.
上面這個就是我們包的電動車,在湄洲島滿街跑.
關於台灣媽祖廟的完整資料,在[乾清宮]網站內有詳細介紹,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上[乾清宮]網站查看,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