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旬的假日,我們去日月潭文武廟走走,
天很晴很藍,人很多,整個日月潭,熱鬧滾滾...
文武廟,兩年前來過一次,這次又更不一樣了,
整座文武廟更氣勢磅薄,後方也更美輪美奐,
帶小孩來這裡走走跑跑很不錯.
日治時期,日月潭畔原有兩間廟,
包括水社村的龍鳳宮及原為卜吉村 (今日月村)的益化堂,
後來因為日人興建發電工程,日月潭水位上昇,兩廟必須遷離,
兩廟之廟產由電力株式會社收購,所得的金錢擇地另建廟宇,於是兩廟遂合併,
於1934年在日月潭北畔的松柏崙重建廟宇,於1938年完成遷建。
1969年文武廟再次重建為中國北朝式的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礡;
廟分三殿,前殿二樓為水雲宮,祀開基元祖及文昌帝君等,中殿武聖殿,
祀關聖帝君及岳武穆王,後殿大成殿,則祀至聖先師孔子等,
儒、釋、道諸神共居一堂。
文武廟的大成殿是全台唯一開中門的孔廟,據廟方表示,
那是因為文武廟位於日月潭畔,平常遊客眾多,
為了方便遊客的進出才加開中門,並沒有特別的用意;
不過大成殿以青銅雕鑄的孔子坐像,則是全省唯一奉有聖像的孔廟,
除了孔子聖像外,尚有孟子及子思子,這三尊神像原本奉於中國大陸,
在清末義和團之亂中輾轉流落到日本的狹山不動寺,
之後經過複製才移遷文武廟,至於顏子和曾子的神像,
則是其後人集資塑造,隨侍孔子,長相左右。
拜訪文武廟,廟前廣場兩側巨大的朱紅色石獅,也是遊客注目的焦點,
那對石獅是新光集團的創辦人吳火獅所捐贈,因此在地民眾習慣戲稱那對石獅為 「吳火獅」。
文武廟背山面湖,地勢雄偉,風景秀麗,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
登上後殿觀景台,可以遠眺日月潭,視野遼闊,頗有擁抱天下之大度。
【文武廟年梯】
以前環潭公路還沒闢建之前,要前往文武朝拜觀光,
必須先搭船到文武廟下方的碼頭,然後再徒步登爬一段十分陡峭的階梯,相當辛苦,
因此該階梯早年有「通天梯」之稱。後來,環潭公路完成之後,
遊客要前往文武廟就不用那麼辛苦了,於是慢慢地文武廟下方的階梯漸漸地為人所遺忘。
近年來,日管處重新整修該階梯,全長約150公尺的坡道上闢建有366階,
象徵一年366天 (閨年),而且沿途於每個月一號處,設置有供人停歇的平台,
同時,一些屬於二十四節氣的相關資料也刻字在階梯兩旁,
讓遊客在慢慢登爬的過程中,可以順便瞭 解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
於是該階梯被稱為「文武廟年梯」或「年梯步道」。
在年梯步道上,除了有二十四節氣的年俗資料外,還有 「祈福風鈴」的設計,
提供給遊客一種有趣的祈福活動;遊客先到文武廟購買專屬自己生肖的祈福風鈴,
經過廟方加持過火之後,便可以寫上自己的姓名及祈求內 容,
然後到年梯入口處搖響大型風鈴,接著走下年梯,
將自己的祈福風鈴掛在生日所在兩側欄杆上,便算大功告成。
走在年梯步道上還可以做一項有趣的體驗:
每一階梯上都刻有日期和當天出生的中外名人的名字。您可以找找看,
自己的生日和哪一位名人同一天喔!邊走邊找,366階走來就不覺得辛苦了。
載自: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在文武廟後方欣賞日月潭風景,真美!
離開文武廟,我們直接開車轉往車埕,
比起日月潭,我更愛車埕的清幽,予人容易放鬆的舒適感.
幫朋友做的素蛋黃酥
咖哩蝦
香蔡素鬆麵包
培根香蔥麵包
天氣逐漸冷了,好愛燉成奶白色的蘿蔔排骨湯,
喝著啜著,暖了胃,連心都暖了,
好友們要多加件衣服,注意保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