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JPG - 拜訪宗教勝地

 

泉州天后宮

地址: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1号 

電話: +86 595 2220 3731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JPG - 拜訪宗教勝地

 

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初名「順濟廟」。

明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奏請重修順濟廟,

永樂十三年(1415年)再次重修,並更名「天妃宮」。清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感念媽祖有助清兵攻取台灣,更廟名為「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台灣和東南亞的許多媽祖廟都是從這裡分靈的,有溫陵天后祖廟之稱。

它也是中國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3.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4.JPG - 拜訪宗教勝地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

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

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天后路,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较高、

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

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少数几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5.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6.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国古代祭祀海神庙宇建筑。在福建省泉州市南门天后路。

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庙祀海神莆田湄洲林氏女,亦称妈祖。

是中国东南沿海、台湾及南洋一带现存最早、最大的妈祖庙。

庙址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香火旺盛。

明永乐十三年(1415),钦差太监郑和出使西洋,途经泉州,

曾到庙行香,经奏请奉旨重修。

清康熙十九年 (1680) 庙号由“天妃”晋为“天后”。现存大殿、后殿等,

尚保存清初修建时的原貌。

大殿为木构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面积 525平方米。

1985年国家拨款重修大殿。1987年整个建筑群收归文物部门保护管理。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修复山门。现辟为泉州市闽台关系史博物馆。

泉州天后宫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

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由于妈祖故里莆田隶属于历史上的泉州管辖,

也由于泉州一度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随着泉州民众不断地向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移民和进行海交贸易活动,

妈祖信仰经由泉州向这些国家与地区广泛传播。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7.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8.JPG - 拜訪宗教勝地

 

史料记载,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

传说其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

实当浯江巽水二流之汇,番舶客航聚集之地。时,罗城尚在镇南桥内,

而是宫适临浯浦之上。”当时建的这座妈祖宫规模已经很大,

有三殿、山门、两廊、两亭。以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赐额“顺济”,称为顺济宫。

“顺济”者,即顺风以济之意。宋元时期,泉州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贸易商港之一,与亚洲五十八年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同时,泉州的造船业也著称于世,国家出海贸易的船舶“多广州、泉州所造。

”宋代,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祈风”、“祭海”仪式,

祈求风浪平青静,航海平安,以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最初祭海在晋江边的真武庙,

祈风仪式在南安县的九日山,但到了南宋未年,取而代之的是顺济宫的祭仪。

宋元明历朝经常遣官致祭,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钦定春秋两祭,

此后,顺济宫官祭便成定例。 泉州顺济宫建后十五年,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郡守邹应龙于笋江下流造石桥,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桥”。

石桥位于顺济宫前,横跨晋江,全长一百五十余丈,宽一点五丈,

桥上有石栏杆、塔幢,桥头有威武的石将军、桥堡,横匾上书“雄镇天南”四字,

桥中石刻“顺济桥”三字。中外商船泊于岸边江中,

首先看见的就是顺济宫和顺济桥这两座雄伟的建筑,“顺济”、“妈祖”之名随之四海传扬。

元代,泉州港更为繁盛,和海外通商的国家多达九十多个,

海上巨船入港有时多达三百多艘。元代帝王为了漕运、海运的顺利,

也多次诏封妈祖,以祈求妈祖的庇祐。

《元史》记载,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下诏“制封泉州神女,

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元世祖称妈祖为“泉州神女”,

并封其为天妃,妈祖的神格骤然提高。

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再次下诏,

“遣正奉大夫宣德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司提举蒲师文册尔为护国明著天妃”,

特地指派泉州的蒲师文(其父蒲寿庚,仕宋尝为泉州市舶司提举,

入元累官至福建行中书省中书左丞,擅蕃利者三十年)为册封大臣,

在泉州天妃宫举办祭祀和褒封天妃的典礼。

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二十日,元文宗下诏书,“加泉州海神曰护国庇民明著天妃。

”诏文中直呼妈祖为“泉州海神”。妈祖的海神职位进一步明确。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又命翰林院拟定祭文遣官赍香诣宫致祭。

祭文曰:“圣德秉坤极,闽南始发祥。飞升腾玉辇,变现蔼天香。海外风涛静,

寰中麟凤翔。民生资保赐,帝室借匡襄。万载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图册 元代帝王在蕃人云集的泉州港多次御祭天妃,

其影响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进入明代,泉州港仍然是全国的一个重要港口。

洪武三年(1370年),泉州复设市舶司,专通琉球。

此后,又“以诸番贡使益多”,在天妃宫附近的车桥村设置“来远驿”,

专门接待琉球等国的外宾。为了帮助琉球开发经济文化,洪武二十二年(1392年),

明太祖“敕赐闽人三十六姓”定居琉球。这三十六姓中,泉州人占了相当一部分,

如南安的蔡氏,晋江的李氏、翁氏等,他们在琉球担任通事(翻译),

传授操舟技术和文化知识。当时明政府规定,凡是封舟必须安放天妃神像,

开洋前正副使必须先到出口发港的天妃宫祭拜。封舟到达目的地,

正副使必须恭奉船内的妈祖神龛上岸,安放于所在国的天妃宫,借以朝夕膜拜。

当时,福建开洋至琉球,必经沧水,过黑水,古称“沧溟”,又称“东溟”,

是一条深达两千多米的大海沟,波涛汹涌,航海者经常在此遇难。

这样,妈祖就被“闽人三十六姓”恭奉于船中,伴随他们从泉州出发,披波斩浪,

顺利到达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来到琉球后,

分别在琉球首府那霸和他们聚居的久米村建起了上、下两座天妃宫,宫成之后,

琉球当地地方官也作了规定:“自贡船开船之日起至第七日,上至大夫下至年轻秀才,

都必须参拜两天妃宫”,“自第七日至贡船回归本国为止,

每日大夫以下的年轻秀士与乡官士们都要轮流诣庙参拜。

”由此,随着中琉两国交流的不断密切,天妃信仰在琉球逐渐深入人心。

永乐五年(1407年),三保太监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时途经泉州,遣使祭拜妈祖,

因天妃宫“历岁既久,寝以倾颓”,五年特奏请“令福建守镇宫重新其庙。

”永乐十三年(1415年),郑和部属“少监张谦使渤泥(今北加里曼丹岛)得乎州,

发自浯江(泉州),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

”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再次途经泉州,在依制祭拜妈祖之后,

又去灵山伊斯兰圣墓行香,祈求祖先灵圣庇佑。郑和行香所立碑石至今尚在,

文曰:“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公干。

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护。

镇抚蒲和日记立。”嘉靖十九年(1540年)郡人徐毓集资大修,先修正殿五间,

重建寝殿七间,凉亭四座,两厢三十间,东西轩及斋馆二十八楹。

二十三年(1544年)落成。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图册 清代,

靖海侯施琅奉旨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分兵三路出击,其中一路在泉州十五都围头,

《泉州府志》载:“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

”平定台湾后,施琅感念涌潮济师之神恩,在自己的同乡、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题请未准,

再次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将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

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庙及湄洲祖庙致祭。

自此,泉州天妃宫改称天后宫。施琅将军为报答神恩,对天后宫进行重修和扩建。

嘉庆二十一年(1916年)署泉州府事徐汝澜以栋宇漶漫,非复旧观,倡捐再次重修。

道光年间(1830—1850年)清文宗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泉州天后宫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清代,私商贸易和向东南亚各国及台湾的移民热潮在泉州港进一步兴起,

妈祖信仰也随着泉州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

史料记载,泉州商人“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棠翡翠,无所不有;

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在国内,有广东的番禺、琼州、崖州、濠镜、

海南、东莞、徐闻、香山溴、潮州、雷州、惠州、高州、迈州等;江浙的宁波、

双屿、温州、杭州、舟山、苏州、南京、台州、临清等,广西的南宁、梧州、

罗定、郁州等,台湾的鸡笼、淡水、鹿港等,还有京师、济宁、包头、

徽州等城市,以及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陕西、山东等省份;

省内则有福州、厦门、月港、漳州、建宁等。在国外,有吕宋、暹罗、

巴达维亚、勃泥、爪哇、占城、占城、交趾、柬埔寨、巨港、长崎、琉球、高丽等。

泉州商人每到一处,必当建造会馆,并从家乡请来妈祖祀奉。

泉州天后宫内原本就设有苏、宁、福、寮郊等许多商郊,附近还有鹿港郊公堂。

天后宫每次修建,各大商郊会馆都倾力资助,以表虔诚。

据统计,台湾现有八百多座妈祖庙,妈祖的信徒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

堪称妈祖信仰的极盛之地。

从台湾妈祖庙宇的级别来看,无不属于“分灵”。

一是从大陆捧持妈祖神符或香火到台湾奉祀,称为“分香”,

二是从大陆捧持妈祖的神像到台湾奉祀,称为“分身”。

台湾的妈祖基本上可分为湄洲妈、温陵(泉州)妈、银同(同安)妈三大类别,

即分别为湄洲妈祖、泉州妈祖、同安妈祖的分灵。

其源盖出于明清时期福建向台湾大规模的移民。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图册 资料表明,泉州最早向台湾移民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

据记载,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曾“遣民屯秒戍澎湖,

编管台湾户籍。”到了元代,著名旅行家汪大渊从泉州浮海到澎湖,

他在《岛夷志略》一书中写道:“澎湖分三十六岛,巨细相间,坡垄相望”,

“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泉人结茅屋居之,各遂生育。”其时澎称为“泉州外府。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澎湖建起了一座妈祖庙,称为娘妈宫,

位于澎湖本岛马公市长安里正义街上,今为澎湖县马公镇的提标馆。

这是台湾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妈祖庙。在这之后,

泉州人又分别随海上武装集团颜思齐、郑芝龙,民族英雄郑成功,

随平定台湾的靖海侯施琅向台湾本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

雍正十年(1732年)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两次开放海禁。

许多泉州人乘机东渡。由此,祖籍泉州的台湾居民占了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点八。

历史上,泉州移民一直是开发台湾的主力军。台湾的开发是由南至北,从西而东的,

台湾的“盖庙风”也是如此。这样,随毒害时间的推移和台湾本岛的不断开发,

属于“温陵妈”的妈祖庙在台湾本岛也纷纷建立起来,

诸如:从正式名称上自称为“温陵妈祖庙”的有台南温陵妈祖庙、

台南鹿耳门圣母庙、鹿港天后宫、靖海侯施琅倡建的台南天后宫、

云林县刺桐乡的福天宫、泉州人吴洛开发台中所建的朝天宫,

泉州人许友仪开发新港所建的奏天宫,以及淡水的福祐宫、台西的安海宫等。

此外,从台湾妈祖庙的修建年代也可以推算该地的开发时间,

如:1720年泉州人林列开发新竹的时间与新竹长和宫的修建年代相近;

1709年泉州人陈赖章开发台北的时间与台北天后宫的修建年代接近,

道光年间泉州曾氏开发桃园与当地仁海宫的修建几乎同时┅┅。

令人注目的是,这些庙宇的殿堂、山门、龙柱、石壁、

石楣以及上面雕绘的人物、花卉、鸟兽等,尽是泉州能工功匠的杰作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9.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0.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1.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2.JPG - 拜訪宗教勝地

 

泉州天后宮坐北朝南,占地1.8畝,是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

中軸線上為照壁、山門、正殿、寢殿、梳妝樓等主體建築,

中軸兩側分布著東西闕(鐘鼓樓)、東西廊、東西軒、涼亭、齋館等建築。

其中寢殿、東廊和涼亭為明代建築,正殿、石刻為清代物件,山門於1990年重修。

正殿面闊五間24.6米,進深五間23米,為重檐歇山頂,屋脊裝飾華麗。

寢殿面闊七間35.1米,進深五間19.8米,單檐懸山頂。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3.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4.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5.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6.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7.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8.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19.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0.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1.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2.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3.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4.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5.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6.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7.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8.JPG - 拜訪宗教勝地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天后宮29.JPG - 拜訪宗教勝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