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希爾頓酒店第三天清晨,趁著餐廳裡人較少的時候,
趕緊拿出相機拍自助餐檯,但有人正在取餐的地方就沒拍了,
娘很愛這裡的早餐,連兩天都吃好飽!
上面的冰淇淋看起來超誘人的,好像都沒人取,
讓我一度懷疑是假的,哈哈...
我的早餐最簡單,就是上面的核果類加水果乾,優格,蜂蜜,
娘和Jacky,大少爺則是每個餐檯都光顧一些,值回票價,
吃完早餐,退好房,請前台幫我們叫計程車到泉州車站,
我們要體驗一下當地的客運前往莆田.
有點眼花撩亂,買票還要出示護照,
這一天車站人雖多,但還不至於排隊排很久,
車站外好多廂型車在[叫客],我們不敢亂搭,
感覺還是搭國營的比較安全.
候車區座椅旁放著痰缽,隨時供人吐痰用,
讓我挺納悶的...
上廁所時嚇了一跳,因為有些人根本不關門,
就這樣大喇喇地方便起來,哎呀!真的無法習慣!!!
搭了兩個多小時的顛簸車,我們終於抵達莆田,
回程要改搭高鐵了~兩個多小時感覺好折騰呀!
還是動車(高鐵)舒適快速.
在車站,我們很幸運遇到比較大的休旅車,
可以幫我們把行李都裝進車子裡,座位也較多,
我們5個人不用擠在一起,我發現泉州車子多半是瓦斯車,
行李箱被瓦斯桶佔據了一半,因此能裝行李的空間也縮小了,
這部休旅車是汽油車,我們行李全裝進去都綽綽有餘呢!
雖然不是計程車,看司機人挺老實的,
請他載我們去曠遠錦江酒店,我跟他留了電話,
希望接下來的行程還能繼續再僱用他.
老實說,我覺得中國人民消費能力挺高的,
在這裡,我看到高消費,住豪宅,穿金戴銀比比皆是,
許多男性脖子上多半都掛著一條好粗的金項鍊,
反觀我們,反倒是樸素多了,呵~
在酒店附近,我們就近找一家小餐館,
點了幾款海鮮羹麵與麵線解決午餐,
然後回飯店稍作休息後,再出去逛逛.
酒店外觀與隔天吃早餐的餐廳.
吃飽休息後,簡單整理一下,我們叫了一部計程車,
到莆田市中心找媽祖廟,順便逛逛.
莆田文峰天后宮
文峰天后宮現存南宋媽祖木雕神像,距今800多年。
神像高72厘米,身著霞披鳳袍,腰繫玉帶,頭梳高髻,臉部豐盈,慈祥端莊,
衣紋線條簡潔,藝術手法與上海博物館的宋代木雕菩薩屬同時期典型雕塑,
價值難以估量。
1994年和2005年,分別兩次東渡台灣巡展,受到數以萬計台灣媽祖信眾的膜拜;
鬧區與老街
我們也各吃了一個,很好吃.
聽說這是清洗消毒路樹與街道的車
元妙觀,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建,
原稱天慶觀、玄妙觀,清康熙時避諱改為現名。
觀坐北朝南,現存山門和三清殿均為宋代所建,其旁還有清代建造的東嶽殿、
五帝廟、西嶽殿、五顯廟和文昌三代祠等。
三清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使用20根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構架。
柱頭略有卷殺,柱礎為覆盆蓮花式。柱頭鋪作為七鋪作雙杪雙下昂重栱偷心造,
補間鋪作前後檐各一朵。兩柱間施闌額,不用普拍枋。
當心間脊榑題記有「唐貞觀敕建,在宋大中祥符八年重修,
明崇禎十三年歲次庚辰募緣修建」字樣。
三清殿東側還有宋徽宗御書《神霄玉清萬壽宮碑》等碑刻。
在棋院,看到好多人在這邊下棋,廝殺的正熱絡呢!
東山祖祠位於莆田市東岩山,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
原系林龍江祖父林富建的“東山樵舍”,明代建為“麟峰書院”,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後,林龍江開始在東山樵舍講學,把樵舍改稱為“東山祠”。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 林龍江逝世後,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
門徒把它改建為麟山祖祠,俗叫東山祖祠,主祀三教先生林龍江。
清宣統元年(1909年),再次改建,匾稱東山祖祠。
莆田市東山湄洲媽祖行宮
逛老街,這裡的街景,猛一看彷彿置身古早年代.
市區有好多家牛排館,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台灣人來開的,
我們選了一家比較熟悉的,看看和台灣的口味有沒有不一樣,
結果~價位差不多,牛排口感也相差無幾,
倒是自助吧有許多比較當地的菜色和味道,
其實吃起來還是很習慣的,不過服務態度還是台灣的親和力比較好,
台灣的服務生在禮貌和服務客人的細心度方面周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