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文峰天后宫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步行街文峰天后宫
(福建莆田荔城區文獻東路172號)
电话:0594-229 5610
文峰天后宫位于莆田市中心城区文献路东段步行街繁华地段。
西距旧兴化府衙,今荔城区人民政府治所,近百步之遥;
南与文峰新殿相映生辉;北同大路古街巷接壤;
东侧径往324国道,康庄坦夷,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显要,
香火鼎盛,代代传承,为历史上朝廷认可的妈祖官祭宫庙。
文峰天后宫前身白湖顺济庙,古与湄洲妈祖祖庙、天津天后宫并称为“南宋三大天妃宫”。
顺济庙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9年),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
迁址城内善俗铺原水陆院山门地,迄今已有六百六十个春秋。
因西对文峰岭,故称文峰宫,成为“郡县春秋致祭之所”;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时任安察副使的陈应魁,对其重新修葺;
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兴化府知府宫兆麟主持扩建主殿。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兴化府知府马陛改北堂的“报功祠”为“三代祠”。
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兴化府协镇徐庆超,与辖下宫兵捐俸,
集资扩建“三代祠”,现存《文峰天后宫三代祠碑记》一通;公元1929年,
莆田林姓族人春声等呈请福建省民政厅上报时国民政府批准,
改文峰天后宫为“林孝女祠”,对其加以保护。公元1936年,增建妈祖梳妆楼一座。
公元1947年元宵之夜,文峰天后宫前街发生火灾,延烧商店、民居百余家,
唯文峰天后宫及附属建筑完好无损,巍然屹立。妈祖灵应,时人称奇。
建国初期,原莆田县人民政府把文峰天后宫列为重点保护的宗教活动场所。
1953年以后,一度被挪为百货商店。八十年代末期,文峰天后宫逢春焕发,恢复重光。
1993年6月,莆田市人民政府把“三代祠”和“梳妆楼”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把其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9月3日,农历八月初六日吉旦,扩建之新殿落成,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文峰天后宫是研究和传播妈祖文化的主要庙宇之一,
在妈祖信仰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地位显要。
其妈祖礼俗活动内容丰富,内涵深厚,表现形式与湄洲妈祖祖庙一脉相承,
具有传承性、可操作性、规范性、观赏性的特征。
2009年5月,其《妈祖信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
《妈祖三献礼》、《妈祖供品》、《妈祖诵经》、《妈祖元宵》
先后被列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其中的妈祖供品是传统的敬神献礼食品造型艺术,俗称“妈祖筵桌”。
2007年5月,首届莆台妈祖活动周期间,展出各类造型奇特的妈祖供品上千件,
观众8万人次以上,盛赞无愧为“中华一大绝活”。
2008年10月31日,文峰天后宫参与协办的“天下妈祖回娘家”活动,
开创了妈祖信众朝圣进香这一礼俗文化活动的先河。
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妈祖宫庙的信众在文峰天后宫拈香礼拜,
使进香活动达到高潮。2013年元月15日,
台南大天后宫等台湾南部20余个妈祖宫庙400余人专程来此进行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并与文峰天后宫联袂开展巡安布福活动。
文峰天后宫现存南宋妈祖木雕神像一尊,距今800多年。
神像高72厘米,身着霞披凤袍,腰系玉带,头梳高髻,脸部丰盈,慈祥端庄,
衣纹线条简洁,艺术手法与上海博物馆的宋代木雕菩萨属同时期典型雕塑,价值难以估量。
1994年和2005年,分别两次东渡台湾巡展,受到数以万计台湾妈祖信众的膜拜;
保存的清嘉庆年间的《天后圣母三代列圣殿宇肇建碑记》和《天后宫三代祠碑记》石刻二件,
妈祖銮舆、金绣龙袍、银圭和清光绪辛丑年荔夏,
“蒲城桃洞来真书院”敬刊的《敕封天上圣母真经》版本十七章,
以及记述中朝民间文化交流的实物,题款为“丙午岁桂月”、
“三韩弟子郭文鹏敬刊”的木版刊印“百枝签诗”等文物,弥足珍贵。
出版的《天后显圣录》注译,约28万字,分十五章七十八小节以及附录十四篇,
为我国第一部妈祖录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展现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
传承千年信俗的丰厚底蕴,由陈鹭玲主委与台湾中华现代国画研究学会理事长陈铭显共襄发起,
组织台湾八家书画团体的72位书画名家,历时二载,
绘制的第三个版本《妈祖圣迹图》六十九幅工笔彩绘墨宝,惠赠文峰天后宫珍藏。
并于2012年6月16日上午,作为第四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的重要内容,
举行“两岸妈祖圣迹书画暨妈祖供品联展”。
2013年6月,还隆重举行《妈祖圣迹图》画册出版首发式。
这是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和民间艺术交流的一大盛事,
对推动两岸人文的双向流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峰天后宫是政府民族与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
功能设置齐整,组织机构健全,管理科学规范、人员分工明确,工作高效有序,富有团队精神。
2007年6月,被莆田市道教协会列为全市“规范管理示范点”。
文峰天后宫根据自身的地位和特点,发挥优势,利用资源,注重社会服务,
搭建文化平台,关爱民生福祉,致力慈善事业。组建妈祖曲艺团,
创作排演以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主题的文艺节目,
参加省、市级各类文艺汇演和专题广场艺术演出,并获多批次重奖。
2010年11月11日和2013年12月31日晚,
分别与台北莆仙同乡会联袂在古谯楼前和新殿广场举办《妈祖缘•两岸情》联谊交流大型文艺晚会。
海峡两岸妈祖信众心连心,手挽手,同台放歌,表达了两岸同胞同谒妈祖,共谋福祉的心声。
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助困”、“助教助学”和“献爱心、送温暖”等社会公益事业。
近年来,计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台湾地震、
贵州旱灾等灾区捐资30余万元,支援灾区人民建设。
曾被莆田市民族事务与宗教局评为“莆田市宗教界为汶川大地震捐款先进单位”。
2010年5月,被授予“莆田市第一批创建和谐寺院教堂示范点”。
灵应妈祖祈神台,源溯湄洲青史载;广结善缘朝圣地,拈香植福文峰来。
神奇的文峰天后宫,妈祖灵光辉耀,展示着崭新的风采!
(資料來源:文峰天后宮)
新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