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媽祖廟(一):金沙鎮,金城鎮
金門縣田墩天后宮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西園里田墩1之1號
電話: 082-352299
田墩原本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村落,早年金門區劃中十七都有「陽田保」,
範圍從青嶼官澳沿海岸線到陽翟,其陽田之名乃取自陽翟和田墩。
當時浯洲鹽場中有田墩埕,場址就在村左側與浯坑、
西園之間的海岸地帶,村內有佛祖宮、西嶽廟和媽祖宮。
田墩媽祖宮原址在村後的金龜山麓,之後廟宇坍塌,
乃將媽祖神像遷入村內的佛祖宮,並擴建成現在的「天后宮」,
所以現在廟內主奉天上聖母陪祀千里眼、順風耳和觀世音菩薩。
楹聯:
大門聯:海靜波恬共仰神光普照;民安物阜咸沾德澤無私。
門旁兩堵:名揚浯島;績著湄洲。
左窗聯:西方綠竹千年翠;南海蓮花九品香。
右窗聯:覃恩浩蕩長流水;厚德巍峨獨配天。
內柱聯:稽首咸稱后克聖;入門共仰母也神。
神龕聯:觀空有色西方月;聽世無聲南海潮。
金門縣官澳龍鳳宮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16號
電話: 082-351631
「龍鳳宮」的稱呼乃因廟內主祀「廣澤尊王」與「媽祖」(天上聖母)而得名,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與八月二十二日兩日設醮,
為官澳與塘頭聚落共八個甲頭(祖厝甲、鋪頂甲、西甲、中甲、塘頭甲、
寮甲、新厝甲、店仔口甲)所供奉,民國三十八年前的現址僅主奉媽祖,
稱「天妃廟」,為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興建,
而龍鳳宮內供奉的廣澤尊王(俗稱大王)原供奉在店仔口甲海岸的「聖王公宮」,
後因海水侵蝕而坍塌,村民於是用原有建材在西甲新蓋「西宮」,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金門,為應軍需,「西宮」被拆,
廣澤尊王則移駕「天妃廟」,最後一次修建於民國一OO年二月開工,
一O一年十一月修復完工。龍鳳宮內主奉2尊廣澤尊王,
「大尊王」是龍鳳宮內新雕的神像,
較為小尊的廣澤尊王原為供奉在「新厝甲」前海邊的「鳯山寺」內,
後因海水侵襲,廟毀而暫奉龍鳯宮內、3尊媽祖(大媽祖俗名美麗、二媽祖俗名美花、
三媽祖俗名美蓮,大媽聖誕日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二媽聖誕日為農曆正月初二日;
三媽聖誕日為農曆九月初九日)統一於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舉行醮儀典禮,
另敬祀黎王爺(農曆8月12日)、邢王爺、高王爺(農曆10月25日)、
邱王爺(農曆11月12日)、大道公(農曆3月15日)、關帝爺(農曆5月13日)、
觀音佛祖(農曆6月19日)、註生娘娘(農曆3月20日)、
壓境公、壓境娘、善才(農曆1月23日)、玉女。
據史料紀載,龍鳳宮建於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
原名「天妃廟」,奉祀天妃媽祖,該廟前即是渡口,
往來人等過渡前習慣進廟向天妃上香,祈求水路平安,故香火鼎盛。
1949年國軍進駐金門,將海岸邊另一座廣澤尊王廟宇拆解,
部份建材移作軍事工事,原供於該廟的廣澤尊王神像便移駕天妃宮並祀,
後人改廟額為「龍鳳宮」。
「龍鳳宮」左抱獅山、五虎山為屏,右控金門東北航道的咽喉。
座擁「蟾蜍穴」,為坐山觀海、居高臨下的方正格局,視野遼闊,景致宜人。
兩落加左右突歸的傳統閩南式豪華建築,為昔時地區寺廟之最,
宮之內部門廳戲臺空間的出現,更是金門地區僅見的案例。
入口門廳之彩繪門神華麗又不失莊嚴氛圍,
廟內集合小金門著名彩繪匠師林天助的水墨壁畫,磚砌、
木雕與磁磚彩繪等裝飾美學,十分珍貴。
「龍鳳宮」的歷史不是倚靠金碧輝煌的外觀,
而是保存地方特有信仰與歷史文化資產。
所以工程除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之修復精神採原形貌修護、
抽換及採舊制修補外,也引用現代化補強工法以延長舊建材保存年限。
金門縣大天后宮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南門里西海路三段5號
電話: 082-326651(大媽)
當地人稱“大媽祖宮”與金城市區的南門天后宮、料羅的順濟宮、
同為金門三大媽祖廟。
天后宮建廟已有30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廟體經過多次整建,
而有現今華麗,恢弘的氣勢;殿內主奉大媽祖與三媽祖,
並從大陸湄州迎來二媽祖奉祀,每年農曆3月媽祖生,
金門境內11座媽祖廟並聯合舉行熱鬧的媽祖遶境、巡安活動。
金門縣南門境天后宮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286巷5號
南門天后宮俗稱「小媽祖宮」,始建於清代,確切年代不詳,
早期廟前即濱臨海邊,潮高期間海水可淹至廟前。
目前尚有清道光丁未年打造的香爐及民國十二年立的一方「重修祖廟碑」。
可知本廟曾於民國十二年、四十五年、六十一年、八十年數度重修,
現狀係民國八十四年重修。廟的正前方大路旁,有一座四柱三間、
美侖美奐的牌樓,柱面貼黑色大理石,上刻楹聯,與廟貌相映增輝。
金門縣媽祖廟暫時先介紹到此,如有疏漏或錯誤的地方,
煩請諸位大德留言告知,我會趕緊補上或更正,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