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媽祖廟(三)
雲林縣:四湖鄉,東勢鄉,崙背鄉,麥寮鄉,褒忠鄉,大埤鄉
雲林縣四湖鄉章寶宮
地址:雲林縣四湖鄉四湖鄉內湖村下桂山4號
電話: 05-7723241
章寶宮 奉祀之媽祖蓋由祖先自大陸奉請來台,原於自家奉祀,
後來庒民因感宅第過窄,不足奉祀,乃請議建廟,初建以簡陋小廟,
然安座之曰,卜籤恭請聖母入廟,聖母卻執意不肯,不數日,廟遭雷殛毀損,
眾人始知神蹟感應,益加虔敬祀拜。事後,眾民再度集資建廟,於民國六十三年破土動工,
迄六十七年始正式完工,本宮宮名經聖母下旨賜名,於建廟即己命妥,
足見聖母庇境護民之慈心,令後人尊崇虔敬不已。
2019補拍
雲林縣四湖鄉福安宮
地址:雲林縣四湖鄉鹿場村下鹿場路56號
電話:05-787-3530
福安宮是本村主要信仰中心地,興建於民國前15年,幾經修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近年來因媽祖神威顯赫香火鼎盛,慢慢在擴建當中,
宮裡所供奉的主神是天上聖母娘娘,由於最早來鹿場開墾的先民大都是福建延陵移民,
所以信仰於唐山既有延續下來,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聖誕,皆會舉辦慶典活動,
而廟口也是村民閒暇之餘泡茶,下棋聯絡感情的重要據點。
雲林縣四湖鄉和天宮
地址:雲林縣四湖鄉四湖鄉廣溝村97號
和天宮是廣溝村的宗教信仰中心,所供奉的神明為天上聖母、馬府千歲,
廟內村民自早期以來,共同供奉的神尊尚有觀音佛祖、秦王、侯王、六畜瘟神、
註生娘娘、朱府、李府、邢府、土地公、水仙公(失落)、莫府、龍府、蘇府、
白府、夫人媽。其中秦王相傳係乾隆年間,由柯姓祖先由大陸帶秦王來廣溝定居所奉祀的。
(〈四湖廣溝村和天宮馬府千歲〉)
乾隆年間(約二百年前),本庄何姓者自大陸隨身而來秦王爺香火奉祀,
因神靈顯赫,庄民協同雕塑金身,輪流主祀。
據耆老供述:1912年,秦王爺採用柯權為乩童,1934年,庄中北角住民很不安寧,
庄民協議往麥寮,迎請麥寮聖母入境護駕,除災解厄,
是時聖母採鄭添寶為馬府千歲之童乩,於是庄民逐漸平安發展。
翌年,聖母復採王引女士為乩童,施醫濟世,求安問福者無不應驗,為感謝神恩,
庄中有志黃灣發起建廟,承善信吳跳、黃課、許全、蘇為等之協助向庄民醵金,
由神指示現址,簡建平屋壇宇,安座神位供奉。至1937年,寺廟整理之時被拆除;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由吳跳、蘇磨、施明栓、黃頌等發起重興廟宇,重振香火。
經過二十餘年後,廟宇破損不堪,庄民在議重建,
而推選庄中士紳施明栓、吳跳、蘇磨、黃連章、黃天平、許天寶、吳柑吉、
許明意、歐清山、黃老情、林寅、曹奢等為籌建委員,鳩資庇財,
請南鯤魚身三府千歲及延平郡王鑾示,擇吉現址,
於1970年(民國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開廟門,
舉行祈安清醮大祭典。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間又提議重建。
雲林縣蔡厝天聖宮
地址:雲林縣四湖鄉蔡厝村780號
電話: 05 787 1333
蔡厝天聖宮奉祀天上聖母為主神,於民國62年3月間,
由村民吳重義先生發動信眾前往港口宮祈求神尊,是本境信眾的信仰中心,
過去以聖杯產生爐主及頭家,辦理廟會相關活動。因信眾日漸增多,
希擴建廟宇功能,經多方信眾合力捐資,終在102年舉行動土典禮,
廟宇共150坪,腹地800坪,成為蔡厝村最重要的一間宮廟。
雲林縣東勢鄉聖母宮
地址:雲林縣東勢鄉月眉村19鄰媽埔20號
電話: 05-6997912
雲林縣東勢鄉聖安宮
地址:雲林縣東勢鄉嘉隆村嘉芳南路86之1號
聖安宮主祀天上聖母三令聖母,
在東勢聖安宮的三令聖母,其由來應該是當初要建廟時 ,
因為宮中有三尊天上聖母,一由麥寮拱范公分靈 ,一由北港朝天宮分靈,
另一由新港奉天公分靈,不知應由哪一尊座鎮殿大位,所以擲杯個別請示三尊都沒杯,
最後請示結果三尊聖母都要坐鎮殿大位, 最後由三尊聖母共同鎮殿,
雕一尊鎮殿聖母稱為三令聖母
另一民間傳說:
三令聖母的前稱:三令ㄗㄨ娘(台語)
那是發生在民國五十幾年至六十幾的事,當時有一懷孕的少女,被負心漢拋棄而自殺,
死後至地府控告成功,並領了3支黑令旗,讓祂得以復仇並濟世救人,
後找到了雲林縣東勢鄉的張文生當乩童,當時無神像,只恭奉3支黑令旗,
神明附身前,乩童必須將腹內檳榔汁、痰吐盡,上身時都會發出一陣陣的哀號悽慘叫聲,
讓信眾心酸欲哭,上身後只要用黑令旗用力搖3下,前來問事的人的過去事都會浮現在旗上,
據說後來那位負心漢被三令ㄗㄨ娘整的全家不寧 ,負心漢最後發瘋,
他的太太到宮向三令ㄗㄨ娘求饒,三令ㄗㄨ娘對她以姊妹相稱,並答應以後不干擾她家人;
因為三令ㄗㄨ娘救人無數,後來功德圓滿,過不久受封升格為神 ,正式稱為:三令聖母
雲林縣東勢鄉龍海宮
地址: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信義路1之13號
電話: 05-6995027
媽祖神尊安坐於龍頭之上,這是很少見且特別的;
遠方高架橋下的圳溪,據說當年神尊就是從這條圳溪飄流過來的,
漁夫乘竹筏用網子撈,可怎麼撈就是撈不到,晚上漁夫做夢,
夢見神尊跟他說:我是天上聖母,與此地有緣,來此將長居救世....
於是,隔天漁夫又看到聖母神尊,這次神尊自動飄流過來靠近竹筏,
於是漁夫將神尊抱起,於岸邊先搭一座草屋供村民膜拜,
除了保佑村民安居樂業,農漁豐收外,更是屢現神蹟,
於是信徒合力找地蓋廟,成為現在的龍海宮
雲林縣崙背鄉奉天宮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東明村中山路280號
電話:056-962540
嘉慶初年本地連年苦旱五谷歉收,且瘟疫流行,莊民頻臨飢病交迫,
人心惶恐之際,幸莊內有識人士廖清新先生提議,迎請湄洲媽祖聖駕繞境驅邪,
祈安植福,媽祖神威顯赫,三日後疫疾頓然消蹟,萬物回春。
於是集議興建一竹茅廟宇奉祀,於嘉慶二年竣工,定名「奉天宮」。
自此以後每逢媽祖誕辰佳節,莊民莫不欣喜萬分停止工作慶祝,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整廟宇。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地方士紳發起重建廟宇,
向境內外信徒募捐,興建一棟佔地200坪,磚造瓦頂廟宇、巍峨堂皇。
顯化事蹟:
一、民國十四年歲次乙丑年農曆八月初三日本宮天上聖母,奉玉帝玉旨,
代天巡狩出巡雲林縣內(虎尾溪北)各鄉鎮村落達十數天,當時媽祖聖駕所到之處,
民眾都出莊迎接膜拜,莊內如有病人,祈求媽祖神靈庇佑均能一一痊癒,
甚至有癒後親自到媽祖聖駕前叩謝。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未期,台灣時遭盟機轟炸,慘不堪言,本莊也屢遭空襲,
無數次的轟炸與掃射在媽祖神威庇蔭之下,全莊信眾均能化險為夷,平安無事。
三、民國三十四年(昭和二十年),農曆三月十九日,盟機又在本莊空襲,
投下一枚500公斤之炸彈,莊民大驚失色,幸哉,奉天宮天上聖母顯靈,
將該枚炸彈引經本宮屋頂,並將炸彈信管抽出並卡在本宮屋頂龍鬚上,
而炸彈繼續向下衝行,將距奉天宮五十公尺處之一口防火用儲水池衝碎,
再衝斷一支電線桿後,向上衝入一棟木造樓房之二樓,停住在主人臥室房之床上,
幸該炸彈信管已卡住奉天宮屋頂之龍鬚上,雖經衝撞亦未爆炸,附近居民幸免與難。
日本軍方派員勘驗時,亦百思莫解,嘖嘖稱奇。此次炸彈未爆事件,
莊民咸認為媽祖顯靈,拯救黎民,莊民逐不顧日本警方對宗教信仰之禁令,
紛紛到奉天宮參拜媽及眾神祇,遠近信眾來宮參拜者絡繹不絕,一時香火鼎盛,
連日本警都無法阻止,竟解禁民眾對媽祖之信仰。
四、又於同年農曆四月某日下午本莊再遭受轟炸,盟機連續投下四枚炸彈,情況萬分危急,
幸好媽祖又大發神威,將四枚炸彈引離莊外南方約1,000公尺處,
始墜落在大排水溝底爆炸,留下四個大洞坑,並無人畜傷亡。
如在莊內爆炸,後果就不堪設想。至今莊民尚津津樂道,念念不忘媽祖之大恩大德。
雲林縣崙背鄉草湖拱后宮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草湖村3鄰50之1號
雲林縣崙背鄉崙前順天宮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崙前村4鄰70號
電話: 05-6965369
崙前順天宮保有一座純黑心石所打造而成的神轎,該座神轎因年代久遠,
目前廟方妥善保存,已不再供宗教活動使用,且全雲林縣僅有北港朝天宮和崙前順天宮,
各自擁有一座,極為珍貴,成為該宮珍藏的文物。
關於所祀奉的媽祖,崙前村民稱之為「老會媽」,其由來廟祝邱俊文先生說:
過去崙前村民窮困,在飲食上難以飽足,而當時管理媽祖信仰的委員會,叫做「會媽會」,
擁有較多的資金,訂於媽祖生日時,辦理豐富的菜餚請村民食用,叫做「食會」,
是以村民皆稱媽祖為「會媽」,並加一「老」字,稱作「老會媽」。
關於老會媽的傳聞,廟祝邱俊文先生說:以前崙前有個外號叫「跛腳朗」的人,
他要到嘉義「竹仔城」去做工,出門時隨身帶著媽祖的香火前往。
在竹仔城,他把媽祖香火先吊在一旁便開始工作起來。竹仔城的小孩正好有身體不適,
大人們見跛腳朗吊在一旁的媽祖香火,便趕緊帶小孩來參拜,而身體也就漸漸康復了,
因此當地人也都趕來參拜,於是媽祖的香火變越來越興盛,後來崙前才又把媽祖的香火給請回來。
順天宮供奉有一尊「孩沙里媽」,年代雖不可考,卻是村民的信仰中心,
根據民俗學術研究,有供奉孩沙里媽的地方,就代表該處曾經是平埔族活動的區域,
因為紅面的孩沙里媽,是平埔族人獨有的神靈信仰,也是本地曾有平埔族群聚居生活的另一佐證。
雲林縣崙背鄉聖元宮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大有村新豐路3號
電話, 05-6968625
聖員工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與朱府千歲,原天上聖母係莊內開基媽祖,
其來由有一段曲折典故,因筆者有位伯祖輩為尋回壹頭母豬,
而至麥寮街向一位唐山客買回祀拜,遂成為林家私人神祇,
據說該尊媽祖在大陸已有數百年歷史,也許是真正湄洲媽也說不定。
至於朱府千歲係於民國肆拾伍年與許文炎先生結緣而被徵召為乩童,
此尊神祇正與莊內陳家私神「朱、池、伍府千歲」,其中朱府千歲不謀而合。
由於兩尊主神庇蔭黎庶、聖恩浩蕩、神威顯赫、懿德感召,
莊民遂於民國伍拾玖年商借乩童許文炎之建地,建造壹座迷你型小廟宇,
既沒有蹺角彩畫之屋頂,又沒有木雕石堵之內涵,尚不足大戶人家之大廳規模,
可是卻也足夠做為我這個迷你小村莊的信仰中心,又可當眾家神祇之棲身場所。
當時許大德出錢出力又出地的情況下,配合莊內些許捐獻及他鄉信徒部經濟支援,
於民國陸拾年即辛亥年遂爾完成「聖后開心宮」,當時宮內除兩尊主神外,
尚有池府千歲、伍府千歲、開台聖王、哪吒三太子、福德正神…等。
建廟初期平時管理,金香燭炮,一切開銷均由許先生獨撐大局,慘澹經營了拾餘年。
當然在此期間,亦為其所用。於是莊內人士紛紛議論,褒貶不一,
更覺得公家神祇棲身私地並非長途之計,才於民國柒拾壹年由林德村先生發起募捐購地。
轉載自五股宮廟
雲林縣崙背鄉舊庄拱后宮
雲林縣崙背鄉舊庄村0鄰99號
電話: 05-6552173
雲林縣麥寮鄉聖奉宮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施厝村239之16號
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
地址: 638雲林縣麥寮鄉中正路3號
電話: 05 693 2033
麥寮拱範宮,是臺灣雲林縣麥寮鄉麥豐村的一座道教的媽祖廟,
主要奉祀媽祖。前身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建於海豐港街的廟宇;
乾隆七年(1742年),遷建於麥寮街現址。全國分靈廟宇約有四千餘間。
每年媽祖誕辰皆有信徒前來朝拜。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純真璞禪師自湄洲廟迎來媽祖神像,
登陸於海豐港(海豐村),於海豐港街創建「拱範宮」。
乾隆年間,新虎尾溪水患,海豐港遭沖毀。
乾隆七年(1742年),遷廟於麥寮街現址(麥豐村)。
嘉慶五年(1800年),集公眾資金修建。此時規模已有三楹三進,廊房九間。
前殿祀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
道光十二年(1832年),舉人林廷璋、林世賢重修。贈「神昭海表」匾額。
同治十三年(1874年),監生林欽若整修。明治卅九年(1906年),大德林仁慈倡修。
昭和十二年(1937年),董事林炮重建。有「黃龜理、陳天乞、潘春源」作品。
民國95年(2006年)6月,雲林縣政府公告指定「麥寮拱範宮」為縣定古蹟,
範圍包括「三川殿、(前)過水廊、拜殿、正殿」。
同年12月發函擴大範圍「後殿及兩側廂房、 過水廊(正殿與後殿之間)、龍虎門、文昌殿、神農殿」。
民國101年(2012年),文化部公告指定「麥寮拱範宮」為國定古蹟,
範圍包括「三川殿、前過水廊、拜殿、正殿、後過水廊、後殿」。
「左廂、右廂」改為開山殿、太歲殿。[來源請求]開始修復工程。
民國107年(2018年)7月1日,重修完工。
拱範宮崇祀開山媽祖之始,始於明末清初時期,漢民族移民開拓台灣島,
隨著閩粵移民至台。故於公元一六八五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
同樣的時空背景由湄洲純真老禪師,
佩奉湄洲廟(原朝天閣,於康熙二十二年更為正殿)之正六媽神像,
自海豐港(即現今「六輕港」)附近登陸到臺,恭祀於故「海豐港街」。
聖母威靈顯赫,百禱百應,普受崇敬,經地方善信虔誠叩求聖母金身留臺永祀,
逐發起建廟並新塑諸神像以便崇祀,
廟名「拱範宮」意求「拱衛範圍之生靈平安永康」。
迨至乾隆年間,新虎尾溪洪水成災,分三大支流沖入海豐港,港口埋沒,
居民流離,旋奉聖母指示,於公元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壬戍,
神人一志,鶯遷於現處,清代方志對拱範宮的記載,以(雲林縣采訪冊)為先。
拱範宮在麥寮街;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嘉慶庚申年公建。前殿祀天上聖母,
後殿祀觀音大士。道 光壬辰年,舉人林廷璋、林世賢重修。
其叔姪為感念麥寮開山媽祖祐其叔姪,於嘉慶年間科舉題名而重修,
拱範宮筤次重修,鹿縯人士於拱範宮發費頗巨,重修遺物,
本宮尚保留有鹿港陳銓世所獻之泉州白石石 柱一對現移為三川殿小港之基柱、
泉州白石旗竿座一對(現為千里眼、順風耳之基座),
及其叔姪共同具名於道光壬辰年所獻之「神昭海表」掛匾,
以為紀念其叔姪二人從鹿港遠至麥寮重修麥寮拱範宮之永久紀念。
訖今朝民國一零八年廟史已達三三五年。 本省崇祀天上聖母之廟宇眾多,
究以何地建廟最為悠久,時為論者爭辦不已,
惟一般皆公認澎湖馬公之天后宮之始建日期最早,至於台灣本島,
究以何座天后廟崇建最久,殊不易判斷,坊間尚有自稱萬歷媽祖,
明朝媽祖者眾,惟無論自稱為何?皆應以史籍為其崇祀之據,以免失之偏頗,
據拱範宮碑文、史籍及有關方志,如「雲林采訪冊」之史料所載,
應可確定其肇建於康熙二十四年,應為雲林沿海之最早之天后廟,
且其範圍涵蓋麥寮、台西、褒忠、東勢、崙背等五鄉鎮,
三百二十五年來自麥寮拱範宮分靈出閣之廟宇亦達四千餘間,
廟內開山殿供奉自第一代住持純真禪師及歷代住持之祿位,
記載完整,足以證明麥寮拱範宮之歷史淵源。
◆民國95年6月20日雲林縣政府正式發文公告指定「麥寮拱範宮」為縣定古蹟。
公告事如下 名稱:麥寮拱範宮 類別:宗教建築類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中正路3號 範圍:拱範宮三川殿、過水廊、
拜殿、正殿及其所定荖之土地
地號:麥寮鄉拱範段1046地號
指定理由: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之基準
◆民國95年12月22日府文資字第0952401211號函擴大古蹟範圍:
後殿 觀音殿 右側開山殿左側太歲殿及五路財神殿 過水廊(正殿與後殿之間)
龍虎門 正殿開山媽祖 右側文昌殿 左側神農殿
麥寮施厝勒建慈聖宮
地址: 雲林縣麥寮鄉214 之 38 號
電話: 05 691 1898
慈聖宮供奉天上聖母,民國七十六年由鹿耳門天后宮分靈四媽一尊而來,
並增雕薛王一尊。民國八十三年農曆六月十六日由林再枝、林天賜、林俊隨三位先生發起,
至鹿耳門天后宮請玉旨正式對外濟世。於民國八十四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命名「奉聖會」。
民國八十七年農曆三月廿三日第一次回鹿耳門天后宮謁祖進香,
同年農曆九月九日請玉旨賜名「慈聖宮」。民國九十五年三月恭呈疏文請購廟地,
已完成動土大典,目前進入建廟工程。
雲林縣麥寮鄉順天宮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雷厝村6鄰62號
電話:05 691 1983
雷厝順天宮創以清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歲次辛卯年,
有雷厝、施厝寮、豐榮、新厝仔,四村先民駕牛車往彰化縣糖廠,
濁水溪漂浮一奇形香木,就把奇木拿回雕成四庄媽,同奉祀於民家郎,
順天宮現祀之開基二媽正駕,聖母威靈,惟聖駕屈祀先民宅已達一世紀,深覺有辱聖,
民國十六年丁卯,住民生活小康,當時保正林、張善士、呂苟、雷標捐地,
信民通力合作,首創廟宇名曰順天宮。
雲林縣麥寮鄉鎮盛宮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橋頭村2鄰51號
電話, 05-6915566
鎮盛宮開基的媽祖是西元1662年,由先民奉請湄洲媽祖來台的,
期間搭建草壇奉祀,神威顯赫,曾於民國48年八七水災時化境預告災難將至,
千萬不可出海(麥寮、橋頭以前都靠海為生)而化解一場劫數。
在7年後也就是1669年又由另一先民在福建泉水奉請吳府三千歲來台,
後與聖母在橋頭會聚後共展神威、共理神事,是時村民也共同發起建廟,
此時興建的廟體是用土角厝的方式搭建而成的。
在民國初年時,村民於濁水溪出海口工作至傍晚時分,發現水面上有一木材靈光榨乍現,
而後村民相約一同請示聖母與吳府千歲,經指示要將此木材迎回雕刻五年千歲~薛千歲共理聖事,
而後再奉請五年千歲~盧千歲、七品夫人同祀。
雲林縣麥寮鄉橋頭聖惠宮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橋頭村1鄰48-23號
電話:05-6912348 0928672768(許順前)
雲林縣褒忠鄉潮洋宮
地址:雲林縣褒忠鄉潮厝村三十一號
電話: 05-6972374
潮 洋 宮 肇 建 於 清 康 熙 五 十 五 年 , 先 民 當 時 至 「 北 港 朝 天 宮 」 分 香 ,
恭 塑 天 上 聖 母 - 媽 祖 神 像 二 尊 , 初 設 壇 私 宅 輪 流 供 奉 ,
神 威 顯 赫 延 續 二 百 餘 年 , 到 民 國 三 十 六 年 及 三 十 九 年 間,
媽 祖 先 後 降 靈 屬 意 於 村 民 張 加 尋 舊 址 建 一 永 久 神 宇 宮 廟 ,
經 村 民 同 心 協 力 , 於 民 國 四 十 年 竣 工 ,
民 國 六 十 三 年 重 建 重 至 六 十 六 年 竣 工 , 堂 構 壯 麗 , 巍 峨 壯 觀 。
雲林縣大埤鄉泰安宮
地址:雲林縣大埤鄉嘉興村嘉興路30號
電話: 05-5913939
雲林縣媽祖廟暫時先介紹到此,
如有疏漏或錯誤的地方,煩請諸位大德留言告知,
我會趕緊補上或更正,感恩!
接續:雲林縣媽祖廟(四)
分享「拱範宮」開山媽祖歌曲,歌詞中有拱範宮ㄧ~六媽的介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