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江縣(馬祖)媽祖廟(一)南竿鄉,北竿鄉


馬祖仁愛鐵板天后宮.JPG

 

連江縣南竿鄉鐵板天后宮

(金板境天后宮)

地址: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14

電話: 0836-22336

 

馬祖仁愛鐵板天后宮2.JPG

 

金板境天后宮相傳為清代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為求神明庇佑所建,

清同治8年間曾居民加以修護,而後又於民國8、38、68、73年共4次修繕。

今日廟宇仍保有當年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

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檁、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清晰可見。

頂上屬於出檐式建築工法,正門原為板牆立面,

後為保護木構架避免長期風化毀損,改設為磚造牆身。

廟內供奉天上聖母、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眾神,

神像與神龕雕工古樸細膩,尤其主祀神媽祖的塑像仍保留清秀的神韻,

最邊側二處神龕也以少見的「廟中廟」形式呈現,散發簡樸典雅、古色古香的氣息。

廟前廣場是平日村民休憩場域,每年中秋節都有溫馨的全村「燒塔」團聚活動。

 


馬祖仁愛鐵板天后宮3.JPG

 

據村中年長者表示,鐵板天后宮肇建於清同治年間,

曾於民國八、三十八、六十八、七十三年四次整修。

本廟為「廟中廟」建築形式,據鄉賢林金炎在馬祖列島記中所言:

「至蔡耕淪為海盜,為紀念媽祖娘娘,在南竿興建媽祖廟三所,

即馬祖、津沙、鐵板三所天后宮」。

所言蔡耕應是蔡牽,曾於嘉慶元年至十四年,出沒閩海劫船為寇。

雖廟宇始建年代不可考,

但可資比對的資料有津沙天后宮所見「道光乙巳年」石碑所載。

或許正是嘉慶年間。近期有鄉親見廟宇陳舊,提議拆除重建,

幸經許多文化資產專家學者多方呼籲,方免除拆除之命運,

為馬祖保存下一座最具文化資產價值之廟宇。

廟內保存文物最久遠的是一只鐵製金爐,

上有陽刻「同治巳己年 威武將軍 壼江弟子張□□喜捨」,及石製香爐,

香爐上刻著「威武陳將軍,民國拾四年,郭婆黃總司叩」。

廟楹聯云:「水德配天海國慈航普濟,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

「聖德被萬方尊卑同仰,神光昭六合士庶輸誠」。

 

馬祖南竿津沙天后宮.JPG

 

連江縣南竿鄉津沙天后宮

地址:連江縣南竿鄉津沙村

電話: 0836-25408

 

馬祖南竿津沙天后宮2.JPG

 

從前天后娘娘神像原是素白臉色,

據說是於最近一次(民國)重建時台籍塑像師父受到託夢,而塑造黑面媽祖。

據村中長者表示,很早以前有廟時就祭祀著天后與五顯神君,和土地公。

二將軍本來的小廟在海邊今五五據點邊,傳說是筱澳飛香爐到本村,

祂的原型是鳥神,以前行船人船隻進水,只要向天呼告二將軍便能獲救,

二將軍上到乩僮身上所發之聲頗似鳥語,極難聽懂,有時也會透過乩童「剔血符」

(附身時乩童以利刃割破舌頭或指尖,以血畫符)再交由信眾攜回保身安家。

村民男眾只慣拜二將軍,女眾則祀奉天后,二將軍有不少誼子,

壽誕元宵均前來喜慶神明,津沙居民遷居台灣桃園縣龍潭人數多,

近年亦在龍潭建一二將軍廟,供身在異鄉的信徒祀奉。

白馬尊王原在後方的大王宮奉祀,民國六十七年天后宮重建後則迎進合祀,

旁邊有七爺、八爺隨護,管理喪家報亡等事務具有村城隍爺的功用。

本廟目前保留有清道光乙巳年(西元1845年)蒲月(農曆五月)重造碑文上說明本宮建廟頗早,

似與傳說中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來此建廟時間頗相吻合,後燬於火災,

道光乙巳年重建。至光緒十九年再度重建,廟內今仍保留捐款者名錄。

民國二、三十年村民人數頗多,曾在廟前建戲台,邀福州一帶的戲班,

以及村中居民自組戲班在此演出。其間雖有數次維修廟貌,

到民國六十幾年已結構毀壞,瓦石坍塌,村民乃集眾籌備重建,

並與後方之大王宮合而為一,由軍方協助施工,在民國六十七年竣工。

本境守土大王是各村莊的地頭神,村民往生時家人要前往大王廟報亡的,

具有城隍功能,但又不同於土地公(福德正神)。

馬祖地區「白馬尊王」「白馬大王」「文武白馬大王」來源不同,

但都被當作「白馬王」來崇拜,但不影響他們虔敬的心。

觀察本廟神像型態可知其位階可能即是本境大王之類。

五顯神君應是「五靈公」「五顯公」系統之祀神,但本廟只塑一尊神像,

其現象類同於福沃境的「天仙府五顯公」,亦只塑一尊神像。

 

 

馬祖南竿津沙天后宮6.jpg

 

津沙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

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

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

歷經百年風華,如今的津沙,雖然蕭瑟滄桑,被遺留下來的馬祖建築,卻仍保留古樸的美感。

聚落內分成澳中、東邊山、西邊山、溪底等4個區域。清末起,連江、長樂、

琅岐島等地居民陸續移入,是馬祖最多原籍大陸連江縣移民的村莊。

早年漁產興盛,居民除海上捕撈外,也兼營釀酒、藥鋪、商號、煙館等行業,

曾是南竿第2大村;當時村內曾設有私塾,因而文風興盛。抗戰時期,

日軍為控制閩江口航道進出,有一班兵力據守在西邊山的「雁廬」;

而後隨著兩岸對峙,鄰近漁場又遭逢破壞,於是居民紛紛外遷。

今日的津沙聚落在縣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奔走下,頹圮舊屋重現生機,

蛻變成老酒館、民宿,連海邊的防空洞也改裝成廁所,並給予「碉堡便利屋」的新稱。

聚落內的百年老榕樹,也是不可錯過的景緻。西邊山石階上精彩的古厝群,

以及村內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讓津沙成為了馬祖的魅力小鎮。

津沙也以老酒聞名,村中的泉水所釀出的好酒,還有紅糟入菜的各式料理,饕客絕對不能錯過。

 

 

馬祖南竿津沙天后宮7.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6.JPG

 

馬祖境天后宮

地址:連江縣南竿鄉馬祖村港口邊

電話: 0836-22043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2.JPG



馬祖境天后宮位於馬祖村,是島上媽祖的信仰中心,信仰者眾,香火鼎盛。

南竿馬祖村居民口耳相傳,當媽祖之父遭逢船難,她便投海救父,

卻不幸遭惡浪吞噬,屍身漂至村內澳口,後經居民發現後拾起安葬,

民眾為感其孝心,以雕刻鳳紋的石棺厚葬。媽祖生前為善人間,又得地靈之利,

於 9月初9在此羽化昇天。

明朝時,媽祖受封為天妃,清康熙時晉封為天后,也就是天上聖母的別稱,

因此供奉媽袓的廟,便命名為天后宮。

早年廟貌陳舊,民國32年和平救國軍司令張逸舟曾督飭重建,後又經多次整修,

現為宮殿式建築,整體莊嚴,並且結合兩岸三地工匠共同完成,雕樑畫棟、精緻堂皇。

本廟曾舉辦全縣無數場大型信仰文化活動,並經常與兩岸三地各天后宮往來會香,

是馬祖香火最旺的廟宇。 每年媽祖農曆生日時,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及繞境活動,

當晚燈火通明,鞭炮聲不絕於耳,廟會氣氛濃厚。

2009年3月,馬祖籍畫家及登山家李小石,帶著媽祖金身爬上喜馬拉雅山,

讓祂成為第一尊登上聖母峰的神明。

該金身現在正供奉在馬祖境天后宮,供信眾參拜。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3.JPG



據鄉賢林金炎在馬祖列島志中所言:「至蔡耕淪為海盜,為紀念媽祖娘娘,

在南竿興建媽祖廟三所,即馬祖、津沙、鐵板三所天后宮」,

蔡耕應是蔡牽,曾於嘉慶元年至十四年,出沒閩海劫船為寇。

此言雖無可證實,但可資比較的資料有津沙天后宮所遺留清道光年間建廟捐資者石碑。

本廟始建亦無可考,但已知曾多次重修,有碑文可供考據的有:

民國三十二年張逸舟(仙遊人)「重脩馬祖島天后宮記」和民國五十二年彭啟超將軍題名,

碑文言:「媽祖生性至孝,以及負父屍漂至本澳口故事。

據聞天后宮為重建時是座木結構的廟宇,氣勢宏偉,樓高兩層,

登上二樓可瞭望閩江口進出船隻…」廟宇經多次整修面貌全非早年模樣,

據鄉老表示馬祖澳的天后宮,自民國以後,大約每隔二十年就要修一次,

民國九十年拆除舊廟新建,聘莆仙一帶設計師,依湄州媽祖祖廟型式建造一座宮殿式廟宇。

據傳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卒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其祖輩可追溯及唐代,

唐憲宗時莆田有個林牧有九個兒子,據說都曾任刺史,人稱“九牧林氏”,

林默是林牧第十世孫女,父林愿,世居莆田縣湄州嶼東螺村,

因出生一個月從不啼哭過,其父為她取名為默娘。

據《三教搜神大全》云:默娘的母親「曾夢南海觀音與以優缽花,吞之,

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林默娘)」,

五歲時能誦《觀音經》,與神佛解下宿緣,長大後能通悟祕法,預知福禍,

位鄉民驅邪祛病,極受里人愛戴,她經常乘船渡海,雲遊島嶼間,

憑著其神通與一身好水性,在海上多次拯救遇難漁民和商旅,被人們稱呼為「神女」或「龍女」,

有一次暴風雨天其父兄出海捕魚未歸,林默娘投海救父,不幸罹難,

據本地鄉野傳說,林默娘投海救父,其屍身漂至馬祖澳口,村民將之安葬於現天后宮,

後被莆田人得知將其屍身迎回湄州,現只遺留一方墓石於神龕前方數步之遙。

默娘成神後屢被朝廷敇封,這與宋以後航運業發達有密切關連,確定官方正祀地位,

得始於路允迪出使高麗途中,遇海難禱請媽祖而得救,返國後奏請宋徽宗敇封,

錫廟額曰順濟。 清初,《使琉球記》一書曾記載:

「天妃為父投海身亡」。連江縣志亦詳述其事:

『媽祖於十六歲那年,其父兄駕船行駛到閩江口海域,驟遇風暴巨浪濤天,船毀人溺。

媽祖毅然入海營救父兄,因浪濤洶湧不幸罹難,遺體雙雙漂流至馬祖澳口,

村民將媽祖厚葬於天后宮靈穴現址,湄州嶼鄉親得知事故,將媽祖遺體迎回,

徒留衣冠塚於此,千餘年來靈穴墓石皆未移動。

村民相傳:先民討海捕魚,遇暴風雨前夕或迷航時,岸邊乍現一團火球,

引導漁船歸返避風險,據聞這團紅火是由媽祖靈穴發出,

於是先民稱為「媽祖火」或「媽祖燈」』。

媽祖墓穴正是靈氣聚集所在,稍有人為干擾或毀損意圖,媽祖立刻顯靈阻止,

據說民國五十二年,國軍部隊進駐廟內辦理伙食,不慎將廟一隅燒毀,

為平息鄉民眾怒,軍方允諾協建,施工至舖地磚時,

因工兵不敬任意將地磚舖蓋於墓石之上;次日,上工時竟然發現墓石上地磚皆支離破碎,

其餘地面完好如初。經擲茭請示,媽祖示意:「不得改變原貌」。

至民國九十年重建天后宮時,工人惟恐傷及聖物,欲暫時搬移原址,

正用電鑽鑽地時,不料鋼硬無比的鑽頭突然斷裂,廠商擲茭請示媽祖後得知:

「此乃靈穴不可更動」。當大廟落成,進行墓石彩繪時,任何材質的塗漆,

皆難以著色,再經媽祖諭示:「墓石鳳雕圖樣保持原色」。廟方乃順媽祖諭旨保持原樣,

以強化玻璃罩蓋靈石,並立碑記以示媽祖崇德。 馬祖列島因為馬祖澳的天后宮而得名。

馬祖澳位於南竿西側,早在宋朝時就有人在此居留,在這裡曾採集到宋朝瓷片。

「三山志」也記載南竿為「上竿塘」,至明清時代才改為南竿塘。

清道光年間鴉片戰爭後,福州開放口岸通商,由於馬祖村天后宮位於閩江口外航運要道,

具有航標作用。清光緒二十年,英國海軍海圖官局,將馬港天后宮測繪在南竿的地圖上,

那時即稱南竿島為「馬祖」島,這是文獻上最早出現「馬祖」島的地名,

可見馬祖地名與天后宮有著密切的關係。 自古馬祖島上流傳著許多和媽祖相關的傳說,

「媽祖」對馬祖人的意義,不僅是地名上的淵源,更是馬祖人的海上守護神與信仰的中心。

在境內的四鄉五島中,共有九座供奉媽祖的廟宇,其中,馬港天后宮最具代表性。

本境守土大王是各村莊的地頭神,村民往生時家人要前往大王廟報亡的,

具有城隍功能,但又不同於土地公(福德正神)。

馬祖地區「白馬尊王」「白馬大王」「文武白馬大王」來源不同,

但都被當作「白馬王」來崇拜,但不影響他們虔敬的心。

本廟所祀白馬尊王究為哪一系統尚無法得知,僅知很早以前就有。

臨水夫人為馬祖地區最為普遍的信仰,因為馬祖人相信臨水夫人有賜嗣、保胎、

扶產、護幼的功能,許多廟宇都會陪祀供人膜拜。 福德正神也稱土地公,

是一村境守護神,漢民族敬畏天地,自古皇帝即有祀天祭地儀式以求天下萬民平安,

衍續至今,幾乎每座廟宇均會供奉之。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5.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10.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12.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4.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18.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26.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27.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28.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29.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30.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34.JPG
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38.JPG
馬祖南竿媽祖聖像2.jpg

 

甫於98年10月完工的媽祖巨神像,高度28.8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

近年來,「媽祖在馬祖」是馬祖主要的行銷口號,而媽祖巨神像的興建,

更代表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

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可見馬祖居民的決心。

巨神像周邊,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居民勘查神像周邊地形時,

意外發現位於巨神像正下方的門前山坑道,也成為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逸事。

 


馬祖南竿媽祖聖像3.jpg

順風耳2~南竿.jpg

千里眼2~南竿.jpg

馬祖北竿芹壁天后宮.JPG

 

芹壁天后宮

地址: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53

電話: 0836-55022

 

馬祖北竿芹壁天后宮2.JPG

 

芹壁天后宮主祀神天后聖母,陪祀神鐵甲將軍(蛙神)、

臨水三夫人(陳、李、林)、威武將軍、通天府二郎神。

該廟始建於清同治十二年,該廟存有石碑一方可資佐證。

民國六十八年(癸亥年)最後一次翻修,由陳天官等鄉紳發動鄉人集資,

由北高工兵部隊協助興建。建廟碑文崁在壁上。

廟楹聯云:「聖稱無極居太上以遍三千,尊上立穹步虛清而登九五」、

「廟貌巍峨地靈人傑、神功浩蕩物阜民豐」。

主祀神天上聖母(媽祖娘娘)其傳說如南竿馬港天后宮。

芹壁村最為特殊的是對鐵甲將軍(蛙神)的崇拜,甚於其他神祇。

據說芹壁村有次擺暝時供奉滿桌祭品,杯中並斟滿高粱酒,

私塾夫子正主持請神儀式時,突然見到青蛙躍攀香案,並喝起杯中高粱酒,

私塾夫子有經驗地說,這是蛙神「鐵甲將軍」,

此後,凡有祭典必沽高粱酒供蛙神飲用成例。

福建長樂一帶常流傳蛙神傳說於鄉野,施鴻保所著《閩雜記》

〈青蛙將軍〉一節(卷五)即有所載。傳說青蛙神除了喜歡喝高粱酒外,

還喜歡看閩劇,有一日,芹壁港外突然駛來一艘麻纜(大型漁船),

船上載著戲班和道具,村民訝異並未至內地請戲班,他們所為何來?

戲班主答說:「是一位老先生預付演出費後,選定戲碼,言明至芹壁演出。」

村民始悟是鐵甲將軍亦愛看戲,且欲神人同樂之故。

鐵甲將軍亦時有保境驅敵的事蹟,根據鄉老傳說:清季民初閩海常有海盜出沒,

有次海盜船集結芹壁外海,準備打劫芹壁,村民危急之際禱於鐵甲將軍,

不多久蛙神點兵抗之,海盜從船上瞭望岸上官兵甚多,難以下手,知難而退,

於是蛙神拯救村民免於劫難的傳說廣為流傳。

通天府靈犬求人的故事,見碑文記載,通天府祀神為二郎楊戩,其犬為哮天犬,

故事情節散見民間小說。

威武陳將軍信仰為隨村民自福建長樂鶴上鎮陳姓宗族移居芹壁所帶來。

 

 

馬祖北竿芹壁天后宮3.JPG

馬祖阪里天后宮.JPG

 

 

坂里天后宮

地址:連江縣北竿鄉坂里村94號 

電話: 0836-55423

 

馬祖阪里天后宮5.jpg

 

據傳說本廟最早建於道光年間,經過多次修建,最近一次改建在民國七十二年,

村民們因舊廟破損,集資重建,由北高指揮部支援兵工協助建造,

有村民們記得廟成之後,被丟棄的破舊香爐上依稀可以辨識「清道光□未年」,

按道光年號中有「未」字的有︰道光三年歲次癸未(西元1823年)、

道光15年歲次乙未(西元1835年)、道光27年歲次丁未(西元1847年)。

另白沙平水尊王廟有鐵製香爐紀年為「道光乙未年」,因此推論以「乙未」年最有可能。

在福建省長樂連江一帶各村境,多數的大王宮,初只具有守土保安的神職,

於眾神系統中,神格不高,略似「村長」職位,因此只能夠建造小廟以供奉之,

廟神沒有固定來源,守土尊王,略似城隍爺傳說系統;

因馬祖各澳口大王宮廟多源自原鄉香火,而且有些大王具有「報亡」的職能,

即村中老人家過世後,子孫必須攜燈引導至大王廟,向本境大王報告往生者死亡日期,

就此除去陽間戶籍,入陰間戶籍。某種程度上大王具有城隍職能的,

因此,澳口的守境大王具備有城隍職能,守土尊王可視為村境城隍亦不為過。

福德正神也稱土地公,是一村境守護神,漢民族敬畏天地,

自古皇帝即有祀天祭地儀式以求天下萬民平安,衍續至今,幾乎每座廟宇均會供奉之。

廟旁偏殿所供「老堂公」,村中長者表示︰老堂(或稱老郎),

是屬夭折的嬰幼兒的孤魂野鬼之類,因無後代子孫供奉無香火可享,

常擾弄村民討食,為安撫之,於廟的左側立一神龕供奉。

據說有一次,一位村民到天后宮燒香,忘記也給老堂公焚香,於是返家後,

家中老小莫名生病,且高燒不退,後經人指點,攜祭品再度到廟裡專程祭拜老堂公才解除病痛。

本廟老堂公神像作清裝打扮,亦可作為其為清代廟宇的佐證,因現代塑成神像較少作清裝打扮。

 

馬祖阪里天后宮3.jpg

馬祖阪里天后宮4.jpg

馬祖阪里天后宮7.jpg

馬祖阪里天后宮8.jpg

馬祖阪里天后宮9.JPG

 

 

連江縣(馬祖)媽祖廟暫時先介紹到此,如有疏漏或錯誤的地方,

煩請諸位大德留言告知,我會趕緊補上或更正,感恩!

 

 

 

arrow
arrow

    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